吾題|台北有下不完的雨 2021.10.22
分隔線以上寫於10/20讀書會後
/
為了明白這些道理帶來的生命真實,你會在其中窺見不同的細微之處,別說我沒有給你看見,這些是扎扎實實於生活中單純的在著!對於你所困惑的感受度問題,也知道了解釋法不同也就是你所謂的觀點不同,呈現出的生命就截然的不一樣。
所以說這是奇蹟的狀態,你認出的奇蹟手段可以被這樣解釋。
萬全的學說是不存在的,只有源頭是萬全的,所以你若要用文字解,每個人都會出現他的制約性。對於那些不同頻率的,接收到他們所接收到的頻率真理,你所看見的,對於自己本身,也非全然的映照,你要看到的是多元性,不稱為差異性,因為多元你能接受,而把觀點放在差異你就無法認同。
而這也只是知見所得來的,即時性的一種解說,任何為你謀除當下困惑的,也能稱為真實的啟示。
所以我們說為理解性的意義問題,在此刻你會有所知曉。
我不一定你所認為的那種人,但我在你的世界中確實是你所認為的樣子!
所以阿!看回來看回來~你就會知道一切都在心中而已。
——————————————————————
老莊之言,在奇蹟與道的真實中被全然地展現。
分隔線以上是我的自由書寫,分隔線以下我稱之為我自主意識的產物。
都是從肉體本身出來的,或者說從同一雙手所敲擊而生的文字,到你自由的書寫與我有意識地進行有什麼事需要區分的?
這週讀書會討論到蔓延在網路上的身份認同,說到一個人有五個帳號在經營,倒底哪個是真正的他?每一個帳號間又有什麼不同,能否說出哪一個是真實的,哪些又不是真實的?
我起先對於所謂的多重馬甲(小帳)感到驚訝的,但實際上在腦袋轉過一輪後,覺得大抵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大概是人都有想要擺脫得過去,或是每個人都有某種時刻想要立定新狀態的抉擇,二是如果以一種分類帳號還說,這不是展現了人多元的可能性嗎?
我覺得驚訝的或許是我本體得不能接受這樣行為限制了觀眾對於個體的非黑即白的認同,很常PO美食的帳號不能同時講關於閱讀的心得、寵物的帳號不能推薦美妝、分享快樂的孩子教育就不能承認自己是個會累的爸爸、主張純素的帳號不能是個都不運動的人......。但如果作者本身說因為排版問題或是分類問題,似乎又能接受。
其中也有人提到,覺得在匿名的狀態下有一群人特別容易暢所欲言,如果說把帳號認同的話語威力,想像成今天我因為穿了一件自己特別喜歡的衣服所以講話特別自信,似乎也說得過去?
(當然是在不以匿名基礎攻擊他人並為自己的言語負責範圍內)
還是這其實是個假議題呢?
每當這些混成一種團狀物時,我都會這樣問自己。
每個人想幹嘛就幹嘛?快樂自在就好吧!
留言
張貼留言